大葉開展史
《編者按》:這段全召會披荊斬棘、苦心經營的歷史,我們覺得不只為著集調的需要寫下來,更是為著大葉的學生聖徒、員林的父老兄姊,以及遠近各處關心大葉開展的弟兄姊妹;不僅重溫頭幾年聖靈在此的祝福,更策勵我們要鄭重所蒙的恩,在同心合意的靈裡,繼續接受主的帶領。也讓有負擔接續這段開展歷史的人知其緣起,承啟新頁。
一、校園概況
大葉工學院自一九九0年(七九學年度)開始招生以來,如今已進入第七個年頭,是國內新興的院校之一,也是主枝繁葉茂的園子。隨著學校的經營與開拓,目前已有日夜間部並二技部十六個系、六個研究所,逾四千位學生,並在明年即將改名『大葉大學』。主也按人數增加的比例,將小羊逐年的與我們加在一起,現有常聚會的學生聖徒35人,分在四個小排,其中住弟兄之家14人,住姊妹之家5人。
二、創校初期的開展
大葉校園的開展,自創校之初,就有本地弟兄同著鄉鎮開展的全時間者自校外突圍。雖也曾打進校園,接觸了幾個人,終因學校開辦之初,學生人數較少,學生事務亦較敏感,在校方的保守政策下,校外人士的出入管制一時緊縮,使得有心開展者不得其門而入。為此,最接近這個學校的員林召會,便拿起禱告的負擔,為這個學校的福音足足禱告了兩年。
三、從無到有
直至一九九二年八月,因著神主宰權柄的美意安排,甫自中正中文所畢業的歐秀慧姊妹得以順利進入學校任教。主因著姊妹的禱告打發她到校園,也因著員林召會的代禱將姊妹帶來作『內應』。她胸懷『開道路、開江河』的心志而來的,一來便投入剛實行分區分排的員林召會生活,本地父老兄姊也隨即與姊妹有親密的照顧和交通,全召會都關心校園開展,也因著有歐姊妹作『內應』而為之一振。
然而,因有頭一年的經歷,歐姊妹在學校又是新進人員,一面不敢輕舉妄動,只管認真教學,熱心服務,凡所作的都為福音的緣故,另一面則不斷向主奉獻,求主開啟。不久,有幾位公會學生弟兄們組成的『活泉團契』主動來找歐姊妹作指導老師,並請求與他們一同聚會。藉此,姊妹每次與他們聚會時,操練以他們的心境,用他們的語言,藉他們的方式陳明真理、供應生命、分享基督。由於他們的單純、敞開、火熱,許多人都被真理吸引,並覺得在團契方式裡『吃不飽』。
隨即張代新夫婦馬上因應需要,把家打開,在團契的聚會之外,幾位高年級帶領的有心的學生與我們聚『會外會』,這是最早的大葉小排。當時聚這個小排的心情只有一句話:『巴不得來,捨不得走』,一聚往往就是三、四個小時,有顧惜,有心溫暖、靈敞開,有真理的研討,有生命信息的追求,但沒有固定的形式,沒有宗派的帕子,是充滿活力的小排。這幾位公會背景的弟兄們,便成為歐姊妹在校內忠誠的好配搭。當召會有大葉福音、水餃愛筵時,他們都是主動樂意、滿帶負擔的服事。由於有些人難以脫離家族宗教背景,一學期之後,只有其中兩位心願很強,住進弟兄之家,選擇走主恢復的道路,完全接受召會的帶領。他們也都有全時間的心願,目前一位叫連偉任,在海洋念研究所,另一位羅仲基正是第八期的全時間學員。 讚美主,吸引人的乃是主自己,但要服事在宗派裡的小羊,除了要他們有心外,還要我們加倍的顧惜、勞苦、代禱,尤其更需身體的配搭。
四、福音的門大開
經過一學期的摸索,也熟悉學校環境和工學院學生的屬性了,加上姊妹在主面前的認罪、倒空和更新的奉獻,下學期便化被動為主動,以召會父老兄姊們的支持和鼓勵為後盾,上課時不只聊聊基督徒的信仰、見證信主之人的生活,更壯膽來邀約學生走出校園,到會所參加前所未見的愛筵福音,歐姊妹教的是大一國文,往往在一開學上課便介紹自己基督徒的身分和得救的經歷,有時在下課前幾分鐘也談談『青年的四個大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個大夢----尋找人生的終極意義,並為學生找出五個來參加福音愛筵的理由:1.尋找人生的意義。2.認識基督徒朋友,3.聽見證像聽演講,4.許久未吃大餐了,5.週末無聊無處可去。這些理由是為了去除他們的防衛心和難為情。為了統計吃飯人數,當時還要他們舉手登記,並約在校門口集合,這是『內應』的工作。
此外,召會兄姊們的『外合』更是感人,年長師母們一大早便洗菜、切菜、作菜,準備豐盛的愛筵,在職兄姊一下班便開自用車到校門口接人(聚會後亦原車送回),選詩歌、作見證、送書報、陪談、服事受浸卄,無一不『當靈不讓』,責無旁貸。同時,為了加強聚會的真理,還請外地老練的弟兄來傳講信息,包括就近的台中劉喜光、莊晉德、鄭英麟、江顯智,彰化的于新生,水里的林柏雄,高雄的伍俊英卄等,逢甲、彰師大的學生聖徒也曾前來加強見證並協助陪談,這些都是身體的資源。
這樣的聚會一學期二至三次,持續二個學期,每次參加的學生都是七、八十人,受浸人數也六至八人不等。有的吃完愛筵有事先走,有的遲到了,師母們也熱心招呼他們吃宵夜。由於工學院男生居多,來的男生們食量不小,有幾次看菜飯快見底了,師母們還臨時再買菜加煮呢!
九三年大葉福音的門大開之後,我們看見一群群來吃愛筵聽福音的學生,亦心生敬畏,深感主的腳步快速,聖靈一作工無人能擋。一位年長的弟兄看著青年人舀他做的美味多料的酸辣湯時,眼眶都紅了,他說他好像以斯拉記中看到聖殿復建的老年人,真是太榮耀了。
只是我們會後能與來聽福音之學生陪談的人手大大不足,許多人聽完福音就走,著實可惜。於是交通之後決定改變策略,不向全班學生力邀,而是邀一些私下接觸反應好的學生。原先得救的學生也操練向他們的同學、學弟傳講、邀約。於是九四年開始,我們仍是福音愛筵,但縮小規模,人數約二、三十人,但受浸的人數仍是六至八人不等,這段時期真可謂是﹃得時﹄,只要開口邀人就有人來,只要人來就有受浸的,一受浸就在校園生活中聯絡起來,晨更、小排、聚會、相調,充分利用假日,把這些得救的學生與我們團在一起。
當學生們傳說歐老師會邀人去聽福音而有防衛心時,歐姊妹便改變邀約的方式,除了課堂上利用一點時間﹃打廣告﹄之外,便用邀請函一封一封的放在系信箱,邀請那些私下接觸過、反應也較友善、敞開的。結果證明,學生接到老師的書信邀請都很鄭重,能來或不能來也都會向老師說明,答應的也不會爽約,只是一封封的邀請函往往都要花大半夜書寫。他們聽了福音後,呼求或受浸都不會太勉強,並維持日後可以繼續接觸的關係。
五、持續的餧養和照顧
一波波的福音,生了不少的孩子,曾有幾度交通時,弟兄們感覺是否該『節育』一下,否則餧養不及。然而經過身體的禱告,覺得傳福音沒有太多的,我們盡力生、養,按時候結果子,主就要負責降雨、祝福,使果子常存。
因此,初期得救的多為弟兄,他們一受浸,便被約家聚會和晨更。主要是與他們生活圈較接近的歐姊妹,每天早晨在學校的一間教室,帶著新得救和團契中有心的弟兄,一起唱詩、呼求、讀晨興聖言。又由於姊妹不便進到男生宿舍,家聚會時也都由姊妹開車載他們出來接受餧養,並追求認識主。
頭兩批受浸的弟兄有好幾位都習慣早起,雖多生性內向靜言,但口把口的教禱讀,也都願意開口操練,每天個個都準時來享受主,天天的晨更都覺得很有滋味,雖然沒有老練弟兄的配搭,但新人的單純、柔順,亦能讓人看到主在他們身上的製作。
除了每天定時的晨更、享受主,還有主日聚會並週中的小排、週末的青少年愛筵,這批批的新人便逐漸調進神的大家庭裡。假日的相調、訪問,以及寒暑假的特會,都是很大的加強,使小羊們跟隨的腳步更加穩固。
六、成立弟兄姊妹之家
當頭幾批得救的弟兄們過了一段甜美的召會生活後,為了方便照顧,並凝聚愛主、追求主的同伴意識,我們便開始傳輸成立弟兄之家的負擔。昔孟母,擇鄰處,我們更要選與聖徒同住,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美善!於是他們便一個個的搬離宿舍,住進弟兄之家。召會的父老們滿了異象和負擔,不惜斥資在大專工作上慷慨投資,為他們租房子成立弟兄之家,卓金村弟兄首先提供他們所需用的傢俱,幾位師母們更是三天兩頭的為他們加菜。尤其卓師母上班的地方就在弟兄之家對面,雖然工作忙碌,仍將大葉的學生們視如己出,生活上的照應和關心可謂無微不至。小排聚會亦有姊妹們自動輪流為學生煮點心,叫我們的聚會裡外都得飽足。
為了建立弟兄之家的規模,我們特地走訪中南部幾處大學的學生中心,甚至遠赴淡水召會訪問淡江兩次,並浩浩蕩蕩的訪問成大一次,擷取他們蒙恩的地方,作為激勵自己的模型。因為自九三年以來,大葉一直得人,小排也得人,相調也得人,但都是在職兄姊和教職聖徒通力配搭服事的。當弟兄之家房子有了,住的人也有了,就是缺乏在生活中帶他們經歷基督、操練性格的『生活導師』,因為他們都是剛進召會生活的。但在各地都缺服事人手的現況下,等待外援不如內求,於是特別北上淡水,訪問幾十年來都沒有全時間服事者的淡江弟兄姊妹之家,看他們的『家風』是怎麼建立的。果然百聞不如一見,他們除了有一位無人可取代的大家長︱劉伯伯(過年就八十七歲了)外,學生則是『大一有心願,大二有操練,大三有學習,大四有榜樣』,大的服事小的,將愛主、追求主的家風建立並傳承。訪調後大葉高年級的都被激勵,在當家的靈裡主動操練作榜樣,並希望畢業的校友弟兄能回員林來服事學弟妹。
九五年開始,因叩門被帶進召會生活的陳麗美姊妹,因渴慕受成全住進了
會所姊妹之家,大葉的學生姊妹之家至此正式開始。九五年七月,陳水圳弟
兄與歐姊妹結婚後,家打開與大葉學生姊妹同住,至今已住有四位。弟兄之
家因著有考上大葉的弟兄,也在九五年繁增成三戶。第一戶是卓金村弟兄原
住的舊家,第二戶在會所,第三戶目前在張代新弟兄的新家,由張師母陪他
們生活。四戶學生除了每天有晨興享受主、晚禱相顧惜外,每人都有他自己
專屬的小排︵目前有四個小排︶,每週有一次集中晚禱,為著四戶學生的帶
領,有兩次的集中晨興,為著各戶之間的相調。每週六在會所一同享用愛筵
,主日分在三區申言,主日下午則有分兩班的真理共同追求。
七、過奉獻的關口
值得一提的,是九六年初,為了信基大樓的奉獻,全召會進入﹃奉獻與理
財﹄的晨興聖言,激動了弟兄姊妹的愛,帶進熱烈奉獻的流,大葉的學生們
也一個個寫奉獻條點交奉獻,將自己完全奉獻給基督與召會。自此之後,學
生們對召會的帶領跟隨更緊,服事更盡心,走主的道路亦更堅定,對服事他
們的人來講,他們也更受教、更順服了,自然聖靈在他們身上的變化也更多
了。
八、投入專項服事
大葉的學生們,除了在自己的小排作中幹、經營美地、照顧新人外,也投
入全召會建立的許多專項服事,好與在職的兄姊學習配搭。包括兒童、青少
年、文字、書報、電器、餅杯卄等,操練作主忠心的好僕人。甚至在畢業愛
筵交通聚會、詩歌福音晚會等活動中,多由學生自行分擔事務和總管的工作
,在事奉中受到不少成全。
九、在職的扶持
在職方面,對學生都有相當的包容和照顧。我們曾將學生安排到﹃認養﹄
的屬靈家庭,包括張大新、蔡文樵、簡啟振、錢天成、卓金村、林水源等弟
兄們的家,各人有自己的屬靈父母。也曾將學生排打散到在職排調進在職的
生活圈。寶貝員林召會的年長者和在職者,都把大葉的學生當成手中寶,除
了不定期的愛筵外,也關心他們的健康,帶他們看醫生,關心他們的生活,
幫他們找工讀,他們的家長來了,我們也熱切接待,他們的父母也對我們有
相當的信託和好感,願主得著的不只是學生,更是他的全家。
十、教職的開展
教職方面:九三年鄧志堅弟兄進入本校任教,因著公會的背景,使他觀望
了一個多學期,到了九四年參加李弟兄在安那翰的夏季訓練後,鄧弟兄就被
這份職事得著了。如今他願意將校內的學人宿舍打開,作為校園內的據點,
我們因此又多了一個服事的家。大葉的工作原先都重在學生,到上學期纔在
校內成立教職排,在兼任的陳仰天弟兄的配搭下,我們聯絡久不聚會的弟兄
和公會的姊妹,以及福音朋友。到這學期,教職排因兼任的弟兄多了兩位,
我們經常一起聚會的有八人。由於各人住處不同,能來在一起的時間也有限
,總是搶吃飯的時間彼此關心,同喫主話。也因著主權柄的調度,兼課指組
的歐姊妹竟分配到自己獨有一間辦公室,並附有一張大會議桌,使這辦公室
成為教職和學生很好利用的空間。
九、成立社團
在九六年初溪頭的校園服事者集調中,弟兄們題到如何利用校園資源。今
年我們看學生屬靈的光景較穩了,又有幾位學生常上台北參加詩歌營,便開
始策劃籌措我們在校園的據點。以前,學生在學校接觸人時,身份不太容易
被認同,成立了社團就較能名正言順地到宿舍接觸人。但成立社團對某些人
的觀念不容易轉,甚至學生有的還不太領悟如何﹃利用﹄社團,幾經交通、
說明、打負擔,終於在這學期成立了有別於團契和合唱團的﹃光鹽唱詩社﹄
,由身兼學校課外活動組主任的歐姊妹作指導老師,張師母和其他服事者則
是我們社團的校外指導老師。於是一開學,我們便以社團的名義對新生作問
卷、擺攤位讓人自由來詢問登記,這比我們去叩門還快。平常學生到宿舍看
望或叩門時,也以『光鹽唱詩社』的名義接觸人,當人好奇一問﹃光鹽﹄何
指時,便是傳揚主話的大好機會。在兩次音樂性的晚會中,我們被其他社團
邀請上台表演。我們的原則是只唱詩歌,而且是分部合聲的演唱,沒想到分
外受到同學們的喜愛。於是別的社團辦活動,他們出錢出力,也歡迎我們『
插花』出聲,因為我們上台的形象清新、正派,和聲優美,廣受師生好評。
我們的弟兄姊妹也因著常在一起分部練唱,藉著用靈唱詩,藉著歌聲相調,
彼此的建造成功於無形。此外,欣賞我們演唱之後的同學,再有人邀來小排
時,態度更為敞開樂意。
我們成立社團後,並沒有多作甚麼事務,除了音樂會時在二百五十人面前
獻唱、用詩歌傳福音外,相調活動和福音聚會亦可堂而皇之的在校內大貼海
報,其他所謂的社團例行活動,就是我們每天喫喝享受主的召會生活、晨興
、晚禱、小排、愛筵、聚會,都可列入陳述。十二月24日我們在會所的收網
福音愛筵,也以社團名義向全校同學發出誠摯的邀請。
由於同學們對社團比對﹃召會﹄的認同感和接受度要高,我們相信,主還
要使用這個社團,並大大的祝福這個校園,使我們這些神的兒女在大葉作鹽
作光,得人得地。
十、大專服事組
大葉是員林全召會服事起來的,舉凡年長的、在職的都是直接或間接的服
事者。特別有一位今年七十五歲的楊奶奶,從起頭到如今,為大葉的學生所
擺上的,可謂不遺餘力,有甚麼吃的,都第一個想到要留給大葉的,主日中
午經常為他們作飯,只要有力量,一定主動作小排的點心或宵夜,不時還有
生命的話供應人,學生們無不敬愛她。只是在時空的距離上,歐姊妹較常陪
著學生們。去年,向來關心並服事大葉的張代新師母,不忍看歐姊妹挺著大
肚子爬上爬下、忙裡忙外,便有負擔全然投入大葉的服事,一同前來陪晨興
、晚禱和追求。不僅如此,她還家打開作為中州工專教職排的據點。
這學期開始,畢業了一批人,也考上了一批新生,並且是主動由家長送來
要住弟兄姊妹之家的。服事的對象多了,主給的服事配搭者也有增加。這學
期有全時間的王旭錦弟兄、陳水圳弟兄也加入大專服事專項。學生多,狀況
也多,不同於頭幾年都是來大葉纔信主得救的,沒有任何老舊的觀念或背景
,因此比較單純。服事者多,交通的問題牽涉多方,配搭的功課也要多學習
。願主給我們夠用的時間、體力與無止境的恩典和供應,好使我們再往前。
另外一個急切的需要,乃是一戶可以容納多人的學生中心,好讓分散四處
的聖徒凝聚操練、進取的家風。
十一、跟隨緊緊
大葉的學生雖都得救不久,但對全召會的帶領都操練竭力進入,最近在﹃禱
、研、背、講﹄的實行中更是率先進入,不叫人小看他們年輕,在員林十二月
13、14日的新語言會考中,大葉學生就有12人得獎,普遍積極操練新語言,進入新時代。
此外,四個小排都分別以在職的家作據點,從晚餐開始聚,不只在人性裡有
顧惜,更在神話語的餧養中進入使徒的教訓和交通。尤其我們在台灣何等有福
,大大小小的特會訓練都在幫助我們進入職事的水流,大葉的學生也不知道別
的,就是跟著員林召會緊緊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