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音與說話 作者:叢滋卿
說話時需要注意語音的高度及完整性,國語的語音最高為五度音,最低為一度音,我們正常說話通常是三度音。然而大多數的人說話時,不太重視完整的語音,以致常令人聽不清楚完整的語音或尾音,也就說我們說話時經常缺乏語音及尾音完整的講究。
所謂語音的完整,是指發音部位的完整,亦即主要元音加韻尾的語音完整。雖說話時希望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但是由於忽略語音的完整及高度,以常常說話語含混不清。這樣抽像的概念,可以由有下面一則著名的笑話來舉例說明;
有一位師範大學社教系剛畢業的老師,參加教師甄選的口試,自我介紹時,他說:『我是〞吃飯〞(師範)大學〞睡覺 〞(社教)系今年畢業,由於剛出校門,因此沒有〞精力 〞(經歷)』,試問;如此的老師怎能不誤人子弟?
國音的選擇
為什麼我們選擇北平話來作為共同的語言?
(一) 北平為中國歷代的首都,匯集中國文化的精粹。
(二) 經長時間蘊育所生成,流行區域廣,有豐富的詞彙。
(三) 簡明易學,並為國際人士所公認。
更重要的;北平話輕聲多,聽起來容易,除了悅耳,它有四聲,發聲容易。
北平話是由聲、韻、調所組成,因此發音部位及發音方法的正確與否,才能把聲、韻、調統整起來,致使說話發音清發聲正確。國音(北平話)與鄉音(各地國語)有何差別呢?可以借由讀者文摘一則有名的笑話來舉例說明;
台灣光復後,政府大力推行國語,而當時國小老師多由隨政府撤退來台的外省籍人士擔任,歷史課談及日本侵略中國,北方籍(山東)的老師唸〞日本 〞為〞一本 〞,四南方省籍(四川)的老師唸〞日本 〞為〞二本 〞,而東南方省籍的老師則唸〞四本 〞,請問;學生怎麼知道日本倒底是幾本?
國語的文法
從上述的例子,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語言統一的重要,然而正本清源除了注意發音以外,韻、聲的持久度及閉合度,也會造成說話字詞發音含混不清。同時說話時要注意句式、句型的緊密度與疏離度,以及句式、句子的組合文法。舉例如下;
有一位小朋友向老師告狀說:『老師!他給我打!』,另一位小朋友說:『老師!我給他打!』,老師實在搞不清楚倒底是誰打誰,於是;老師問:『你有沒有把他打?』,這下子;恐怕連法官也不知道,倒底是誰打誰啦?
聲韻的響度
說話、唱歌都是從響度開始,元音→韻尾→遂字→句子表現出統整的說話或歌唱的情意,尤以韻尾更是神韻的所在。聲音的氣流忽大忽小,或出氣不平均容易致使語音誇張,換言之;聲韻的響度決定於說話時出氣的大小及出氣的平均。這樣說來我們不易明白說話的聲韻響度的意義,舉一實例如下;
我所參加的教會有一位弟兄他說道,他認識他的太太是因為她唱詩歌的歌聲令他難忘,有一次他參加家庭聚會,會中點唱的詩歌是表達喜樂的氣氛,因此音調頗高,其中一句是〞喜樂!喜樂!...〞,他太太的破囉嗓子,上氣不接下氣地唱著〞喜樂!喜樂!〞,那快斷氣的歌聲,聽來像似〞死了!死了!〞,她不停地喜樂的唱著〞喜樂!喜樂!我真喜樂!〞,他聽了直道是〞死了!死了!我死定了!〞,心理暗思;誰娶了她真的是死定了!直到今天;每逢他太太唱歌,他總要說:『親愛的,求求妳!讓我多活兩天吧!』。
我們仔細聆聽電視新聞播報,總覺得他(她)們讀稿時抑揚頓挫悅耳動聽,就是因為他們經過朗讀的訓練,說話講究文章的情意,掌握了聲韻的響度。
正確的發音
聲音是由肺裡呼出來氣流在通道中,受到阻礙所造成的聲音,而聲音我們可由〞發音部位〞與〞發音方法 〞來分析 。發音部位是發音時在器官中受到阻礙所形成的不同聲音,發音方法是氣流通過器官形成阻礙與克服阻礙的方式,因此正確的發音,必須兼顧發音部位與發音方法。
養成正確的發音習慣,以及糾正自己的發音習慣,是目前台灣國語極須加強的正確發音首要,其中尤以捲舌音是為台灣一般社會大眾極待加強的正確發音。下面例舉〞施氏食獅史〞,做為捲舌音練習,下文讀來舌頭不打結也難矣!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十獅,恃失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濕,氏使恃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試釋是事。
輕聲的調值
國音的輕聲作用,除了優美悅耳,更可幫助辨別詞義,因此我們需要明白輕聲的調值。(一)在陰平、陽平之後的輕聲,讀中短調三度,例如;挑剔、商量。(二)在上聲之後的輕聲,讀次高短調四度,例如;姐姐、嬸嬸。(三)在去聲之後的輕聲,讀低短調一度,例如;豆腐、氣氛。如果我們說話不注意輕聲的運用,聽者很可能誤解其義,舉例試述其詳;
抗戰軍興物質缺乏,當時師範學校供應的伙食,時常令同學吃不飽,雖然同學有心共體時艱,但是仍然希望表達飢腸轆轆之嘆,於是;大夥兒在上音樂課練習音階的時候,齊唱〞DO RE ME FA SO LA SI DO 〞加重其音,唱成〞多來米飯少來稀粥 〞,同學的心聲終於傳到校長的耳朵,學校的伙食因而獲得改善。
雖然上述為笑話一則,然而一針見血的告訴我們,輕重音的不同,將造成詞義辨別的不同,輕聲調值不慎可能產生語意的混淆。
重音的強調
我們都知道重音意在加重語氣,因此是一種強烈的意思表達,然而加重語氣並非吼叫,這是很危險說話方式。中外傳記(雜誌)刊載蔣公軼事一則發人省思,書載蔣公(蔣中正)說話時浙江鄉音很重,使用重音加重語氣時常令人膽寒。有一次他命副官〞拿絹頭來 〞(絹頭 ─ 浙江話手帕),副官急忙搬了一磈〞磚頭 〞來,蔣公怒斥副官,副官委曲的說明聽不清楚的理由,蔣公怒道〞你強辯!〞,由於口氣加重,副官驚嚇過度,聽成〞你槍斃 〞,哇!當場嚇死啦!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