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起

    東寶在映像事業部負責發行《言葉之庭》之際即傳達長期合作意圖,由於CoMix Wave Films自己沒法應付更具規模作品,因此慶功宴時社長川口典孝告知下次全都交給東寶辦理,而日本全國23家戲院上映就有1.3億日圓票房佳績,讓東寶認為導演非新海誠莫屬。2013年秋企畫啟動,2014年春正式洽商相關事宜。只是不光尊重導演的作家性,也得考量賣座需求、該有現場能跟他議論的人才行,東寶最當紅的川村元氣於是加入。2014年夏開始製作。

    其實早在《星之聲》那時東寶驚服新海才能,當時董事(現社長)帶著川村登門造訪尋求合作卻鎩羽而歸;雖然如此,仍對時任董事的川口表達「希望有朝一日能一起工作」,結果成真。

    閱讀更多
  • 構思

    作品劇情方面上,新海誠最初的方向並非以單純戀愛題材為主,而想採用「有著見面的命運但遲遲無法相見的兩人」;一種較不平常的「Boy meets girl」風格故事。其中過去2014年新海誠替教育機構「Z會」補習班製作的廣告動畫短片《十字路口》(クロスロード),被新海誠作為此影片的原型

    作品靈感之中,平安時代的女性和歌歌人小野小町的一首創作歌詞「夢裡相逢人不見,若知是夢何須醒。縱然夢裡常幽會,怎比真如見一回。」(思ひつつ寝ればや人の見えつらむ 夢と知りせば覚めざらましを)給予新海誠許多劇情上的發想。而其它諸如押見修造的《我在麻理體內》、高橋留美子的《亂馬½》、平安時代小說《真假鴛鴦譜》(とりかへばや物語)、澳洲小說家格雷格·伊根短篇合輯《Oceanic and Other Stories》裡頭一篇名為〈保險庫〉(The Safe-Deposit Box)的故事等等以性別轉換、或身份交換題材漫畫小說皆有作為新海誠的參考題材。 新海誠表示出道14年間(截至2016年)不斷嘗試錯誤,像《追逐繁星的孩子》或《言葉之庭》等等製作中每週也會聽取周圍對劇本的看法;此次特別重視劇本,以方向性強的製作人川村元氣為中心、徹底聽從其意見,並花了半年跟製作團隊開會改良。例如影片開頭三葉的糸守生活不能多於15分鐘,就得切換到瀧那邊以免枯燥;劇情數起高潮(ピーク,climax)中,黃昏之時相見於原始劇本是兩個分開場景,整合成同一橋段輪流顯現等,皆出自川村的建議。自承過去長篇作品《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追逐繁星的孩子》都掌握不了兩小時片長內容,但這回頭一次有掌控的感覺。 起初影片的暫定片名包含有《若知是夢(暫)-男女取替早物語》(夢と知りせば(仮)-男女とりかえばや物語)、和《分身戀人》(かたわれの恋人)等等,影片製作人之一的伊藤耕一郎提議使用「你的名字」。雖然新海誠等人一度對於「你的名字」和同樣原名為「君の名は」的名影劇《請問芳名》撞名而無法決定,在重讀劇本下才確定此建議片名與內容相符,且加上句號要跟《請問芳名》有別。 片中的關鍵因素提阿瑪特彗星(ティアマト彗星/ティアマトすいせい Tiamato suisei ?)純屬虛構,彗星名稱取自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神話中創世神祇之一的「提阿瑪特」(Tiamat);其1200年週期是要跟堪稱千年一次的東日本大震災連結比擬。

    閱讀更多